荆楚网消息 (楚天都市报) (记者王小晗 通讯员李钧 李慧敏)的士累计违规3次的,将被勒令收回经营权;出租车企业违规车辆达到一定比例,所有车辆将被停运整顿。昨日,武汉市交委、客管处出台严厉措施,打击的士违规宰客行为。 2月19日,武汉市客管处处长熊普选称,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的士宰客等违规现象(本报近日连续报道),该市昨起出台实施《遏制出租车劣质服务行为的共同意见》:凡的士司机有拒载、拼客、绕道、多收滥要等违规行为,其所属出租车公司必须向乘客退款并致歉,同时对当事出租车司机罚款500元,并视情节轻重停运3日—15日;一年累计违规3次,将收回当事出租车的车辆经营权。 出租车公司如不配合相关部门查实、处理投诉,将被通报批评,取消评先资格,公司负责人还将被处以500元—1000元罚款。一年内,违规车辆达到一定比例,公司所有车辆都将停运整改。整改期间,公司要按每天100元的标准,向未违规的车辆支付停运损失费。 (记者王小晗 通讯员胡宁寒)“违规、整治,再违规、再整治,为何违规的士屡禁不止?”昨日,接受采访的市民和各界专家都表达了同样的心声:希望管理部门从源头上彻底整治。 “投诉渠道不畅通”是市民反映的焦点。刚从河南回汉的王先生说,2月13日搭的士从武昌火车站到关山,先被拒载,后又坐上了一台“拼盘车”,更可气的是:客管投诉电话根本就打不通。 据了解,目前该处投诉电话共3部,接线员2人,一遇节假日投诉较多时,就很难打通;此外,普通乘客很难完成复杂的举证,大量违规行为也就难以及时查处。 社会学家梅志刚教授则认为,近期频被曝光的违规的士不过是“冰山一角”,这与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管理不够到位有直接关系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武汉市出租车行业仍处于由“买断”向“承包”过渡的阶段,产权不明晰使部分企业只收钱不管理。 交通专家胡润洲称,武汉市出租车人均保有量与北京、上海相比严重偏低,使得出租车市场形成一个垄断的、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,这也是该行业服务质量下滑、违规现象屡整屡犯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