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根没放空 收了3.5元放空费 近日,我从武昌梨园打的去后湖武汉老年大学,全程约12公里,因为路上堵了十几分钟,拿到发票一看,加上1.5元的附加费,总共要付30元钱。 我坐的是一辆老款出租车,车窗上贴的价签是“1.4元/公里”,按头3公里8元计算,如果不堵车,12公里的车费是20.6元,再加1.5元附加费,不堵车就是22.1元,而等候3分钟的费用是0.7元,也就是说要堵半个小时才是30元钱。那多余的钱哪去了? 对于我的疑问,的哥熟练地答道:“超出7公里要加收放空费,按租价的一半收费,1公里7毛!因为返程时空车子跑也要烧油,收放空费是惯例,物价局批了的。” 那就是说,12公里路要收3.5元放空费。要不是问一下,这笔钱还是糊里糊涂被收的,因为车上根本就没有贴相应的价签。 就在我掏钱时,一位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坐到了后排座位上,的哥这一趟就是想放空也没机会。 路网在变密 放空费还是老样子 下车以后,我还在想,这个“加收放空费”的惯例到底持续了多久?武汉从1994年起鼓励私营企业经营出租车业务,十几年来,出租车和市民出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。 近年来,武汉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以往偏远的农村土地上,开发出了常青花园、南湖、光谷、后湖等大型居民区和创业热土。城市的道路也越来越长,越来越多,越来越密集。 比如,以友谊大道、武珞路及珞喻路等道路为例,道路全长近20公里,路上岔路多、单位多、居民小区多,出租车在这里跑,回空率极低。高峰时段,甚至会出现十几个人抢一辆车的情况。 再比如,从水果湖打的去武胜路约12公里,从武昌东亭打的去江汉路约15公里,市民出行的距离稍微远一点,就会超过7公里。 现在,的士放空的几率跟十年前相比,肯定大不一样了。那么,“7公里以上,每公里租价50%”的返程放空费标准,是否应该改改呢? 武汉郝先生 编后 直到读了郝先生的来信,相信许多市民才知道有“放空费”这一说法,因为很多出租车上都没有进行公示。那么放空费到底收得有没有道理呢?以前,收放空费是为了解决出租车返程空跑的油耗费用。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、人口的增加,市民经常遇到打的难的情况,现在打的超过7公里放空的现象并不普遍。物价部门制定“放空费”政策时,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,让消费者掏钱掏得明明白白呢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