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 邢刘宝 口述
中国交通报实习记者 阎语 整理
编辑 | 王晓萌
![]() 武汉“邢刘宝爱心车队”队长 邢刘宝
1月29日 晴 这可能是我这几年来最艰难的时刻。
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第9号通告公布后,除了经过许可的保供运输车能在中心城区通行,其他机动车都禁行了。出租车就成了武汉街道上最显眼的车辆。
市里为了解决市民居家出行不便的问题,要紧急征集6000辆出租车到各个社区中,供社区居委会调度使用。公司立马成立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应急车队,我带着我们“邢刘宝爱心车队”也赶紧报了名。
![]() 这时候不上,什么时候上?这可是我的城市啊。
我和车队的兄弟胡雷、李立胜、孙健被分在韦桑社区,从大年初一到今天,我们的车一刻也没有停过。
守好市民,也要护好自己和家人,保障司乘安全,每天都要接受酒精“洗礼”——早上6点半起床,先给身上细细喷一遍酒精,换好防护服之后再喷一遍,然后出门给车里车外消毒半小时。很晚回到家后也得消毒很久,在阳台换下衣服,喷一遍酒精再进屋。因为害怕给家人带来伤害,我专用的餐食器具也反复消毒,感觉连饭菜都有消毒剂的味道。
![]() 应急时期的工作和平时不一样,不仅要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,还得开车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,买菜、买饭、买药……今天就遇上一位在家隔离的市民药物用完了,我买了药放在楼下的报箱里,还没等他下楼取走,就碰到同事带着买来的几箱蔬菜回来了。我俩又一起把蔬菜搬上楼,挨家挨户交给大家——我们就是他们的腿脚。
这样连轴转了几天,大家都有些吃不消。今天就瞅见胡雷师傅搬东西有点吃力。他家离韦桑有30多公里,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。我让他休息一天,他扭头对我说:“咱们从小都是武汉伢,武汉给予了我们一切,现在她受磨难了,我也要付出一切给她。”
的确,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,谁也不会退缩的。
1月30日 晴 妻子接到通知,也要回单位值班。女儿们非常不愿意我每天在外工作,这下更不乐意了。早上出门的时候,两个女儿紧紧搂住我,让我注意安全。连日来为病患和医护人员服务,我害怕自己身上也有潜伏的病毒,赶紧挣脱开了。
她们担心,可我没办法也没时间跟她们解释。我是党员,“在一线”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。我也是出租车驾驶员,对这座城市,最好的爱心就是服务,最好的奉献就是坚守。尽全力帮助那些出行不便的市民,把我的一切,都奉献给这座生我、养我,哺育无数英雄儿女的城市,这是我唯一能做的。
下午,出现了让我担忧的情况——我们的防疫物资快要用完了。因为每天接触医护人员、发热病人和疑似病人,我们的口罩需要不断更换,酒精、消毒液更是用得飞快。前几天物资短缺的时候我还自掏腰包买了一批,没想到这么快又要用完了。
大家都有点慌,利用空闲时间开着车在各处寻找,却怎么也买不到所需的防疫物资。
该怎么办?这么多车保障着82个社区的应急交通工作,不能停了啊!要不要跟政府申请?医院的防疫物资都不够,我怎么能张这个口。没办法,我只好让朋友帮我在朋友圈转发求助信息。
1月31日 晴转多云 ![]() 一大早就有好消息!
几位老乘客告诉我,可以从国外采购一批防疫物资捐给我们,还有福建的朋友也准备捐赠一批防疫物资,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!全国各地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们,关注武汉,我们武汉人更要努力,不能掉队。
今天天气也好,窗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涌进车内,似乎连消毒水的味道都被阳光稀释。
这时,有人上车了。“师傅,去第二人民医院。”看来是位医护工作者。我透过后视镜向后看,天呐,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啊!即使戴着口罩,还是能看见她明显憔悴、肿胀的眼睛,额头也因为压疮而发肿,还有不少小伤口。
路上,她告诉我,她是一位护士,每天要在隔离区工作很久。因为防疫物资不够,一次性防护服和口罩都不敢轻易脱下,不敢喝水,因为害怕要上厕所。她脸上的伤口也是因为长时间佩戴隔离面罩造成的。
这个姑娘看起来和我的女儿一般大,她这么瘦小,却用那么强大的意志顶在第一线和病魔搏斗。想到这儿,我的喉头有些发紧,想说几句话来鼓励她,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。
她却张口了:“师傅,你们辛苦了,咱们要一起加油!你们也要戴好口罩,注意防护啊。”
我握着方向盘,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。和他们相比,我们这点苦累算什么,他们面对着更危险的环境仍然在坚持,憔悴瘦小的身躯下是最勇敢的灵魂。
也许是武汉人火气旺,加之天性乐观,我始终坚信困难不会把我们打倒。在这样特殊的时刻,所有人都在坚守。我们黄白相间的出租车会汇成一条长龙,游走在大街小巷中,日夜镇守武汉。我们聚力成绳,相互守望。
黑夜的尽头,就会是光芒无限的白昼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