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老先锋在武汉驶出文明厚度

  转自2022年第3期《政研通讯》:
 
  编者按:敬老爱老,善德之始。在武汉街头,常会看见一些明黄色出租车的挡风玻璃左上方贴有“敬老的士”的爱心标识,内侧写着“75周岁以上老人和癌症患者免费乘车,有人陪同,车费减半”,只要坐过“敬老出租车”的市民都会赞上一句“这样的司机讲胃口!”
 

 
义务送老、助学助残、义举不断,一人善举引全城共振209名敬老先锋在武汉驶出文明厚度
 
  本刊讯,9年前,正是这张善意的标语感动了一城人,引来百人爱心接力,掀起敬老热潮。从一位“敬老的哥”,发展到最多时有着400多辆的士参与的大通“敬老车队”,他们多年来的默默坚守,已成为江城流动的文明旗帜。
 
  助老不辍,爱亦无界。成立9年来,车队累计义务送老超1000例,“敬老”服务让人称道的同时,的哥的姐们也在不断拓展和延续爱的内涵,见义勇为、拾金不昧、义救病人等善举接连涌现,爱的种子,在队伍中广布。
 
  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今年9月,“敬老车队”按照惯例,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用心计划如何将爱送到老人身边,20多台出租车在江城合力织起了一张爱心助老网。
 
  代表着“敬与爱”的黄色,汇入到滚滚车流中时,俨然已成为这座城市永恒闪烁的文明之星。
 
  “谁都有老的那天”
  “敬老的哥”11年坚持老人乘车免费

 
  “本来就不图名,也没统计过具体有多少打车费”“想着自己也在一天天变老”,这就是“敬老的哥”张国贤在车内张贴那张打动无数人的敬老标识——“75岁以上老人乘坐本车免费,有人陪同车费减半,癌症病人全免”的动因。
 
  坚持了多年“免费”“半价”的的哥张国贤的家庭并不富裕,那辆明黄色的“鄂AXM531”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,但为了回报他人对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的关爱,出租车里便多了那张标语。
 
  时间如白驹过隙,牌子从小到大,几番更换,这辆的士的驾驶员也有过几次变动,但不变的是张国贤和同事们共同坚守的敬老承诺。数百位需要帮助的人,搭乘这辆出租车,免费到达目的地,自那时起,这份朴实无私的精神就浸润了一城人的心。
 
  曾因罹患癌症需要定期去医院做透析,长期受张国贤免费接送的鲁汉生老人,这样形容张国贤的坚持:“四年来,风雨无阻,过年也不停歇。“
 
  爱意如河流,所经之处,温润人心。
 
  直到2012年,年过八旬的张太婆致电媒体寻找好心的哥,另一位乘客万先生留心记下了车牌,才让人们找到了这位一直助人不留名的的哥张国贤,他的故事这才被社会知晓。
 
  经过媒体报道后,张国贤的义举如同一场爱的号召,来自江城各地的的哥的姐们八方呼应。随后,在短短的数十天内,敬老的士发展到112台,公司借势促成了大通“敬老的士”车队的成立,2012年5月3日,市交委副主任陈幼湘主持敬老车队启动仪式,副市长刘立勇为“敬老车队”驾驶员代表授旗。
 
  如今,张国贤从事出租车工作已有23年,在“敬老车队”也奉献了9年的青春,现已年近六旬,今年七月刚退休离开了车队,但他心中仍然惦念着那群更需要社会呵护的老年人,也舍不得那帮志同道合的队员们,还会时不时会回队看看。
 
  “用心续写敬老精神”
  两任车队带头人传递“善意接力棒”

 
  受张国贤精神感召,越来越多的的哥的姐报名加入“敬老车队”,2016年7月,的哥胡文俊从张国贤手中接过“敬老车队”的特制标识,认认真真地将挡风玻璃擦拭了好几遍,才将标识粘贴上,并细心抚平了气泡。
 
  “在车队就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,现在敬老车队的队伍逐渐壮大,家里老人出门我也能多一份心安。”加入“敬老车队”4年,胡文俊从未计算过自己免了多少单,少赚了多少钱,反而是把乘客的每一声感谢记在了心里。
 
  让他印象最深的,还属今年2月收到的一封,来自小学生亲手写的感谢信。感谢信中写到:“一次偶然去上课遇到了您,您说您寒假会一直送我上课,后来无论刮风下雨,您都会在门口等着我上车。我问为什么,您说这是在学习雷锋。”
 
  那是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阴天,岁末年初的天气甚是有些寒天冷,12月底的某天早上六点,胡文俊在幸福人家小区门口,遇到一家三口要坐车,家长说,寒假送孩子去白沙洲上课外辅导课,因为正值升学的年级,课业比较紧张,每隔一天就要去上一次课,询问胡师傅能否每天接送,胡师傅犹豫地答应了。
 
  后来无论刮风,下雨,下雪,每天早上6点,胡文俊都会准时接送,因为出门比较早,他担心小朋友没时间吃早饭影响身体,有时还会提前准备一些吃的东西,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,收到感谢信的时候胡师傅觉得很暖心。他说接下来还会坚持每天的接送。
 
  如今“敬老车队”发起人张国贤已年逾六旬,于今年7月正式退休,胡文俊即将担起车队带头人的责任。他说,前有张国贤师傅这样好的榜样,我更不能落后,一定会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乘客,“我今年才48岁,还能再干个十几年,用心做好”敬老车队“,传承雷锋精神。
 
  “这样的司机讲胃口!”
  一张朴素标语引来百人九年爱心接力

 
  在武汉街头,常会看见一些明黄色出租车的挡风玻璃左上方贴有“敬老的士”的爱心标识,从车厢里往外看里,还会发现标识上写着和当年张国贤车中一样的免费服务标语。只要坐过“敬老车”的市民都会赞上一句“这样的司机讲胃口!”
 
  9年前的武汉市博物馆广场,则是这支“敬老车队”诞生的起点。2012年5月3日,细雨纷飞,“敬老的士”车队的红旗高高飘扬。在众人的目送中,车队中的36台明黄色出租车缓缓驶出武汉市博物馆广场,开始爱心之旅。这36台车不仅代表着这支由113台的士、226名的哥的姐组成的敬老队伍,同时也代表着武汉首支百辆“敬老的士”车队正式成立。
 
  作为最先提议组建“敬老的士”车队的的哥袁虎在启动仪式上说,他没有想到,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这么多的哥的姐加入,形成传播社会美德的生力军。
 
  敬老车队成立以来,队员们加入全凭自愿,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注入,到现在已有43台出租车209名驾驶员。
 
  这一路上,有感动也有辛酸。
 
  队员们感受到了乘客的感动,有时却也会遭遇误解和挫折。曾有敬老司机遇到老人打的到几步路远的地方过早,还要求原地等待好将自己送回家,也有司机被质疑免费是有单位补贴,被乘客说“吃了苕”。
 
  的哥郭畅基至遭遇过抢劫,那天他搭载三位男子到终点后,不想被这三人用匕首威胁,抢走了数百元的营运收入和新买的手机。即使遭遇横祸,也并没有影响他对老人的承诺,当月,依然给老人免单达10多次。
 
  的哥姜静建也常说,是自己运气很好才能在运营中碰到老年人,“在车队的每一天,就应该谨记承诺,好好坚持下去,不要有悔恨,更不要抱怨。”
 
  一人兴善,万人可激。车队在这9年间助老不辍,累计义务送老1000多例,种下了颗颗敬老向善的种子,一座城市也因一场长达九年的爱心接力而更有温度。
 
  “爱心是无界的”
  队员用心丰富“敬老车队”新内涵

 
  爱心无界,情义无价,除了免费接送老人之外,校园助学送考、街头见义勇、医院狂奔救人……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见敬老车队队员门的身影。
 
  2012年6月5日,两名在三环线汉口段更换路灯的工人被一辆小轿车撞倒,幸遇“敬老车队”的哥张剑,张剑见状毫不犹豫停车,并拦下了途经的另一辆出租车,二人各载一名伤者,送往最近的医院,分文不取。
 
  2012年10月22日,为了让残疾老人也能一览江城风貌,迎着习习秋风,“敬老车队”带着百名残障老人行驶在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上,喜迎重阳。
 
  2013年6月,敬老车队成立后首次参与高考期间的“爱心送考”活动,为高考学子赶考以车代步,此后几乎每一年,送考路上都有一抹温暖的“敬老黄”。
 
  2013年12月23日,数九寒冬,为了帮助困难家庭温暖过冬,“敬老车队”积极参加了楚天都市报联合美的空调举办“楚天暖冬行动”活动,为410户贫困家庭送去空调和取暖器,让他们的冬天也能充满温暖。
 
  2018年6月,前乘客下车将装有6.6万元现金的袋子遗落在出租车上,后上次的乘客打算据为已有时,被“敬老车队”的姐李霞拦下,并妥善保管,多番找寻下,终将巨额现金原数归还。
 
  他们的善行义举也常常见诸报刊、媒体,这群人的真诚与善良,借此在更大场域内被激扬、传递。“敬老车队”的哥袁虎说,虽然是“敬老”的士,但是爱心是无界的,帮助老人、病人和孩子都是在奉献爱心,“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 
  助老不辍,爱亦无界。“敬老”服务让人称道的同时,的哥的姐们也在不断拓展和延续爱的内涵,见义勇为、拾金不昧、义救病人等善举接连涌现,更加丰富多彩的新时代“敬老车队”已在江城里逐渐成长、壮大。
 
  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
  用口碑、荣誉和奖杯擦亮城市名片

 
  都说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奖杯。几乎每一位受到的哥的姐们热心服务过的老人们都对“敬老车队”赞不绝口,每一张折扣单里都承载着一声真心实意的“谢谢”。
 
  77岁的王爹爹下车后坚持买了一瓶绿茶要求司机张师傅收下;90岁高龄的太婆下车后一直祝福司机王斌:“好人一定会有好报,祝你四季平安。一对银发夫妇被免车费后连声感谢,对张国贤说:“下次到这里口渴了,记得到我家喝口水。”耄素之年的癌症患者夫妇写下感谢信,答谢接送自己四年的几位司机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……
 
  一个人的称赞,是一个人的看法,千百人一起称赞,就是一座城市流动的文明旗帜。
 
  自2012年4月22日《楚天都市报》连续十多天报道了敬老的哥张国贤及其"敬老的士"车队的事迹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,社会各界好评如潮。
 
  同年5月5日16时24分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"家有老人受关照,的哥敬老献爱心"为题,用3分半报道了张国贤的故事。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凤凰网、中国青年报、北京卫视等全国上百家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张国贤的善举。
 
  除了声誉,还有荣誉,2012年10月13日张国贤在“人间重晚睛 湖北省第三届感动荆楚'十大杰出老人’和'十大敬老楷模’颁奖晚会”中获“十大敬老楷模”称号。
 
  2014年1月23日张国贤因“敬老的哥”事迹,被评选入2013年度湖北好人--最美的哥(的姐),以表彰其坚持力行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传统美德精神。
 
  2015年1月30日,在武汉市国资委组织举行的,武汉国有企业“最美一线员工、最强基层组织”故事会暨命名表彰大会上,大通公司“敬老的哥”张国贤,获“最美一线员工”荣誉称号。
 
  2020年4月,“敬老车队”被市总工会授予“武汉市工人先锋号”称号。
 
  2021年10月,张国贤退休,公司聘请为“敬老的士”车队顾问。
 
  2002年2月,“敬老的姐”谭远菊的事迹在《长江日报》等媒体连续进行报道。
 
  2022年4月,“敬老车队”被市总工会授予“湖北省工人先锋号”称号。
 
  就这样,一个发掘于春天的温暖故事,生动丰富了武汉精神的内涵。
 
  但张国贤和“敬老车队”并未因浪潮般的赞誉和突如其来的关注,改变什么。十年来,他们依旧深耕敬老服务,通过扩容纳新,吸收新鲜血液,通过车内服务设施升级,服务技能提升等活动的开展,将“敬老车队”名牌越擦越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