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发车仪式
图为敬老车队经过二七长江大桥
图为汉街留影
楚天都市报讯:秋风习习,江水滔滔。昨日上午10时许,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上,一列由数十辆黄色的士组成的车队,蔚为壮观。这是武汉敬老车队的出租车司机们,带着百名残障老人游览江城,喜迎重阳。
自今年4月起,敬老的哥张国贤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,引起社会强烈反响。众多的哥的姐在他的带动下,组成了敬老车队,义务帮助老人。昨日,由本报和武汉市老龄委、市残联、武汉大通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“敬老的士助百名残疾老人观江城新貌”公益活动,在温暖、感动和欢声笑语中进行。
七旬盲人以耳代眼武汉巨变如数家珍
昨日上午8时30分许,71岁的郑举选老人就在女儿的陪同下,乘坐敬老的哥毛师傅的车早早来到发车点。
郑举选老人37岁时双目失明,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汉正街经商,人送外号“盲侠”。武汉留在他脑海里最后的视觉记忆,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老房子、一路冒着黑烟的旧公汽、江边的老码头、长江之上孤零零的一座大桥等。
9时30分,车队缓缓出发,驶入发展大道二环线。郑举选戴着墨镜,但耳朵却在感受周围的变化。“我们在汉口火车站旁边吧?”听到公交报站后,他说,年轻时他只去过老汉口站,印象里是一座欧式的房子,不算大,人很挤,铁轨旁边是黑灰色的道渣……“现在武汉有三座火车站了哦!新武汉站非常气派,坐动车去广州、上海都只要几个小时。”记者临时充当解说员。“我知道,这些我都知道。”老人得意地说,虽然他看不见,但一直听收音机,对近年来武汉的变化了如指掌,“天河机场要修3号航站楼了吧?汉口北那里有好大的市场,我的很多朋友都搬过去了呢!年底地铁也要通车了,武汉发展太快了!”
车队顺着高架驶上二七长江大桥,凉风灌进车中,司机毛师傅立即关严窗户。“我们现在是在江上么?”老人问。“对,在二七大桥上,你来过吗?”“没有。我平时很少外出,武汉很多地方都没去过。”他说,“快速路就是快,不堵车。”
郑举选回忆,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时,他激动地步行走了个来回,后来也多次步行走过。“现在武汉的长江上有几座桥了?”大家一起数着,一二三四五六七,“有七座了!”
车队驶下二七长江大桥,穿过梨园隧道,沿着东湖开上武汉大道。郑举选说:“年轻时我很少到武昌来,对这边不熟悉。听说东湖蛮漂亮,还修了楚河汉街。武汉这些年发展太快,我有时也想出门转转,但太不方便了。”
听到这里,毛师傅笑着搭腔:“您以后要是想出门,打电招电话叫的士就行了。”
残障老人喜逛汉街手舞足蹈表达感谢
百名老人中,像郑举选这样的残障老人占了大多数。他们或者看不见,或者不能听不能说,或者需借助工具才能行走,有的长年难得出趟门。
64岁的钟志成老人7年前因患肝癌导致手脚麻木,出行需靠轮椅。当车队行驶在二七长江大桥上时,他指着不远处说,自己其实就住在附近,但从来没上过这座桥,“真漂亮!”
车队行至东湖路武大中南医院门口,他感叹道:“有些房子还是老样子,但是路面宽多了,湖边的人行道也变宽了,如果能在这里走走肯定很舒服。”等到了汉街入口,他再次兴奋起来,不停地看着两旁的各式建筑,简直目不暇接,“这是英式风格吧?很有历史感……”
71岁的邓继禹和其他聋哑老人只能通过手语交流。在汉街蜡像馆,看到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,虽然他们几乎都不认识电影明星皮特和朱莉,但也争着上去和蜡像合影,如同孩童一般。
走出蜡像馆,邓继禹不停地向记者弯曲着大拇指。同行的手语翻译宋蕴芝说,大拇指弯曲代表点头,这是老人向敬老车队和社会表示感谢。这时,十余名聋哑老人也围了过来,对记者比划着心的形状,双手不停向上挥舞,有些口中还激动地发出“呼呼”的声响。宋蕴芝解释,这表示老人们非常开心,用手语已经难以表达兴奋之情。
游览汉街过程中,张国贤一直牵着盲人刘世贤老人,详细地向他介绍沿途的风景。老人说,很多残疾人长期跟外界隔绝,有了像敬老车队这样的群体的关注和帮助,他们感到非常温暖。
有感动有辛酸
敬老车队仍在壮大
从一个人到一面旗
5个月,敬老车队已经从张国贤一个人发展到目前的400余辆车。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多名敬老车队司机,发现好事做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,他们很多时候感受到了乘客的感动,有时却会遭遇误解。但无论如何,这支黄颜色的车队还在坚持并不断壮大,成为一面流动的敬老旗帜。
老乘客一句话感动年轻敬老的哥
年轻司机冯永忠曾遇到这样一件事:今年夏天,一位80岁的老教授在同济医院门口乘坐他的车,他告诉对方可以免费,但到了目的地,老人坚持要付费。让冯永忠更感动的,是老人的一句话:“我根本不差钱,你也不容易,其实你能有这种心我就非常欣慰了。”
像这样的事,大多数敬老车队司机都遇到过。司机姜静建告诉记者,他载过不少外地来汉的老人,他们得到免费服务后,对武汉的好印象大幅提高。
做好事受质疑有司机打了退堂鼓
做好事过程中,有些司机遇到不明就里的市民质疑。孙保振于今年5月3日加入敬老车队,一次载上一对老年夫妻,他刚说要免费,太婆便质疑道:“肯定是政府或者单位有补贴,不然哪有自己免费的!”任他解释半天,对方仍然将信将疑。
无独有偶,姜静建也遇到过乘客说他“吃了苕”,非要到目的地免了费,对方才相信。
此外,还有敬老司机甚至遇到过老人打的到几步路远的地方过早,还要求司机等他买完早点再送回家,少数司机因此赌气退出敬老车队。
用爱心树旗帜敬老车队不断壮大
敬老车队发起人张国贤,受到过很多感谢和赞扬,也遭遇过不少非议和质疑。对此他表示,社会没有质疑才不正常,只要保持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,对质疑看得淡一点,就不会觉得委屈。
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一名老人最初对他的行为和动机表示质疑,他只是笑笑。后来,爹爹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他的事迹后,冒着大雨专门到公司向他表示感谢。
目前,敬老车队已经发展到400多辆的士,不少来自武汉大通汽车出租公司各分公司,而且仍在不断增加之中。这些的士上都贴着敬老车队的车标,既是对社会的承诺,也是对自己的承诺。 |